4月11日下午,学校在长安校区举行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进一步推进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进。校党委副书记孙国华,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各院(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70余人参加备课会。
校党委副书记孙国华在讲话中指出,学习宣传“两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形势与政策课最为重要的授课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铸魂工程,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他强调,广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备课方面,一要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与意义,二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三要在深入思考上下工夫。在授课方面,一要注重授课内容的丰富性,二要注重授课语言的生动性,三要注重授课方式的互动性,四要接地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授课,五要及时总结梳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中奇副教授做了《学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宪法制定的背景、框架、内容、意义等方面做了全面阐释,并就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畅谈了一些心得体会。
学生工作部部长董国强就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作了安排,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牢牢把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载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实效性和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对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通过集体备课会、专题交流会、辅导报告、教学示范课等方式,建立有效机制,更新授课内容、转变授课方式,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的亲和性和针对性,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