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我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重要指示和有关工作安排,积极做好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担任16号楼副楼长,7*24小时待命,坚持“四度”标准,即思想教育有力度、关爱学生有温度、专业教育有深度、管理措施有制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向学生们强调着新冠病毒的预防知识,督促学生们每日打卡,转发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现将个人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思想教育有力度
为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2021年12月28日组织2021级新闻传播类一班、新闻传播类二班、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班级学生召开线上紧急会议,主题为《疫情防控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每天上报个人健康状况,配合防疫防控具体工作,重点传达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说明我省疫情防控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让学生们注意安全等等。12月31日正值跨年之夜,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跨年晚会活动,和班主任共同开展了线上元旦晚会直播,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才艺表演,有舞蹈、歌曲、小品等节目,展示了各班同学的风采,以此来缓解学生心情。
利用互联网阵地,在学院公众号推出战“疫“专栏,共发布推文20余篇,不仅做好防疫阻击战中学生科学防疫知识科普,更借机做好学生线上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抗疫,身心在线。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并及时进行辟谣,在学生群中对于一些虚假造谣新闻进行辟谣宣传,并由班长、团支书等班级干部转发到各班级群,避免引起学生的恐慌心理。
二、 关爱学生有温度
疫情防控期间,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波动。我每天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外,还要深入了解每个同学的想法,通过在一件件小事上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注和老师的关爱,让他们身在学校,但是仍能够找到组织,找到温暖通过关注心理和互动交流。开通心理热线电话与微信,24小时在线,与学生们保持暖心的情感连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京陕抗疫心理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引导学生科学保护自我、坚定战胜疫情决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疫情。
三、 专业教育有深度
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递疫情变化发展的最新消息。2021级的八位“薪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宿舍中拍摄2部短视频情景剧,为防疫事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向所有为西安防疫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人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感谢,并获得团聚西大视频号和西北大学官方抖音号的转载。2021级台湾学生黄薇安用vlog记录并呈现真实的生活,在bilibili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上宣传西安和西北大学疫情防控等相关情况,获得一定的关注度。
四、 管理措施有制度
疫情防控需要落细落小落实,为了对所有的学生负起责任,每天督促所有21级学生在疫情通打卡,由于学生们的作息规律各不相同,因此要在学校每天规定的时间内督促所有同学打卡,对于出现发热的学生,逐个打电话询问情况,再三叮咛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保护好自己,并且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这项工作。
作为16号楼副楼长,建立由楼长、层长、宿舍长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对学生入住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对宿舍居住人员进行摸排,根据宿舍情况制定洗澡方案,组织学生核酸检测,发放疫情防控物资,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等。
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1月9日晚上在16号楼开展寝室卫生评比活动。对于检察当中出现的优秀宿舍提出表扬,对问题宿舍提出整改。提醒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使同学在宿舍封闭期间相互了解、沟通、合作,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度过隔离时光。
疫情防控是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战争,也是一场医学战争,更是一场心理战争。对于初“上任”辅导员的我就面对疫情封校的考验,这是全新的体验和挑战。通过点点滴滴的事,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作为一名辅导员肩负的责任。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每天“疯狂”忙碌的日子还将继续,我还将继续战斗,和全体师生共等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