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辅导员历史使命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的“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不仅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标准,也是高校辅导员提升综合素质、锤炼业务能力的努力方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必须牢牢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练就过硬本领,坚守思政阵地,做到“勤学习”“明定位”“抓落实”,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勤学习:不断加强理论知 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升
习近平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勤思善学,做一名学习型辅导员是破除本领恐慌的有效方式。辅导员要重视提升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学识积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厘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
辅导员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随着内涵式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日常工作,还要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现实情境使得辅导员力不从心,从而产生本领恐慌。辅导员要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著作,掌握其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奠定理论研究基础,并用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
辅导员要持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思想文化交融交锋,这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要加强谈心谈话、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辅导、创新创业指导等技能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心贴心的形式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踏好人生第一级台阶。
明定位:全面理解辅导员的工作作用、工作方法和岗位职责
一是从工作作用的角度全面认识辅导员的“辅”。要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出发,做好党委工作的助手、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助手。要从辅导员工作主辅二重性出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二是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深刻认识辅导员的“导”。要加强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守护学生的人生航向,坚守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旗帜鲜明,体察入微,引导学生科学做好人生规划,顺利走向社会。三是从岗位身份的角度清晰认识辅导员的“员”。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承担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事业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梦想的服务员的职责,培养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抓落实:持续提升促进学生成才服务的力度
一是日常工作有温度。加强人文关怀,春风化雨,以文化人,始终心系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任务。辅导员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与情感距离,坚持“四进”,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除了课堂还有生活,除了线下还有线上,要创造更多与学生坦诚交流的机会;要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用真情和关爱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思想教育有深度。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理论说透彻、把故事讲精彩、把形式做丰富,努力拉近与学生的思想距离,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事实说话,用思想表达,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现实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吸引人、打动人、改变人。三是具体工作有抓手。思考、凝练,形成一系列具体的抓手,将繁杂的工作理得清,扭得住、抓得牢。四是落实细节有力度。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只有大力落实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把思政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五是以身示范有权威。只有辅导员严格要求自己,身正为范,在各项活动中走到前列才能树立起工作权威。
培养好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只要辅导员能够做到“勤学习、明定位、抓落实”,引导学生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并持续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想办法、严要求、有创举,那么大学生一定会不断积蓄和培养自己的理论特质、实践精神和人格素养,做于党于国于民族有大贡献、大奉献的冲锋队和生力军,让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后继有人,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