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瞭望


王志强:平凡坚守 助力防“疫”

我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一化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进展。二学院整体就业思路。三目前就业工作的困局和几点思考。

一、化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进展

1.整体就业情况

化工学院2022届拟毕业学生共341人,其中本科生188人,硕士研究生140人,博士研究生13人。截止202241212:00,化工学院学生整体就业率53.8%,本科生就业率44.15%,硕士研究生就业率68.57%,博士研究生就业率35.71%,建档立卡学生共13人,其中5人签约就业,2人保研,3人已取得研究生拟录取资格。其余三人中两人考研失败准备找工作,一人准备二战。

2.各层次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本科生中保研学生24人,考研成功学生44人,确定出国1人,已签约37人;30人拟就业,27人确认二战;20人有无法正常毕业风险。拟找工作学生中5人正在准备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其余学生大部分希望回家乡工作。本科生就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批考研同学初试分数无法进入复试线,已经准备二战或正在等待调剂,预计只有50%左右学生有机会上岸,其余大部分还会选择二战。另外,上学期末及本学期初,学生无法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实验,大部分学生期末考试、考研复试、毕业设计实验、找工作等事务集中在本月进行,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很多学生先毕业,再考虑就业,导致就业率低于预期。

硕士生系统未签约共计44人,其中12人已签三方正在寄送途中,剩余32人中,10人拟升学,1人预创业,2人正在等待选调生考试,19人仍在找工作,工作地点以西安或陕西周边为重点,大部分硕士生均进入毕业论文收尾阶段,极少数(2人)同学存在毕业论文压力,以毕业为先,暂缓就业。总体来说,相比往年同期就业率也有所降低。

博士生本学期共毕业13人,其中6人已签约,其余7人期望在陕西省各大高校中进行任职,目前正在等待学校招聘。

.学院整体就业思路

学院一直坚持“学、练、导、促”四字促就业原则,对学生进行学业全程指导,学院全员联动,共同关注,合力共促,全方位指导,多途径就业的“四精”举措。一是“学”为先导,精确学业目标。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院人才培养大纲,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明确学业目标。二是“练”为基础,精湛专业技能。加强完善“化工学术月”学科竞赛平台:将竞赛指导、学业督导和创业引导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三是“导”为重点,精细择业指导。学院按照“全员联动,合力共促”的工作理念,班子每年召开二次学生就业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分工职责,为全年学生就业工作定调子、压担子、找路子;五个本科专业的班主任定期组织本专业召开专题班会,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就业形势,为学生提出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的就业意见;辅导员和毕业生开就业工作座谈会,为学生在考研考公、就业创业等方面寻求更多信息支持。全员上下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四是为保障,精准就业帮扶。考研方面,调研研究生报考情况,对于目标不合理的学生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协助进行预期下调以稳为主的报考策略,定期了解学生备考状态,对复习懈怠的学生提醒督促,协助学生寻求专业教师帮扶。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邀请企业HR讲授面试技巧,开展简历讲座、简历门诊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宿迁、张家港等石化重地参观企业园区;加强校企合作,调研走访中核四0四、长庆石化、华陆集团等11家用人单位,洽谈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就业困难帮扶方面,做到校企联动,主动将其推介给用人单位;做到家校联动,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形成合力,共促就业;做到师生联动,在每年五月后,将求职困难学生与院领导、系主任和部分党员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共同帮其求职就业。

三、目前就业工作的困局和几点思考

1.学生就业意识不强,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技能达到理想单位的就业标准,有些学生又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对自己的就业没有信心,选择被动考研,这也带来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提高,但是上岸率却并未大幅度提高。受生源限制,学生大多数来自于陕西及中西部省份,学生恋家情节严重,希望在家附近工作,这就造成了就业岗位本就少的情况下内卷严重。

2.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发挥不够。

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以辅导员为主,囿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对行业市场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就使得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战的历练,缺乏内涵和针对性,也就做不到实际意义上的“一生一策”。限于课时量,不能形成有效的长周期的课程思维和理念,从学生的角度也就无从形成良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合理路径。

3.就业市场的开拓巩固比较困难

一是原有就业市场和就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也越来越高,巩固的困难越来越大。二是新兴就业市场的拓展需要大量精力与物力的投入,见效慢。也有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能不能把毕业生输送过去这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几点思考:

1. 以生为本的核心思路。普遍的迷茫是客观存在,自信不足和慢就业并存,但核心依然是学生就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优良学风的营造,专业课程的精修,英语、计算机、各种资格证书等辅助技能的训练及资质取得,学生精神状态、口语表达、笔试、面试等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考研学生,尤其是被动型考研学生如何提供更多支持促成其成功上岸,另外更要通过人性化科学化的指导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鼓励学生多渠道并举,多条腿走路,有了选择才能更好的选择。

2.提升就业专干综合能力。辅导员既是专项工作的精准捕手,又是综合工作的多面手。对主抓就业的辅导员培训要点面结合,既要有微观层面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指导性的技能培训,又要有宏观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给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才更能令学生信服更专业。

3.更紧密的家校联动,挖掘家长资源。目前在心理问题学生、课程预警学生等群体中的家校联动已经非常顺畅,并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流程。在就业方面也要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建立良性的家校联动机制,从大一、研一开始就要建立个人台账,逐步形成一生一策的帮扶举措。要积极挖掘家长资源。从良性的家校联动中既要解决一个学生的问题,又要能想办法解决更多学生的问题,良性的家校互动和信任关系往往比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市场更容易些,也更直接。


上一条:魏宁:抓四新 促四好 全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一条:刘娟:平凡坚守 助力防“疫”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