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来到西安交通大学,明确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7月16日,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西北大学2020年新入职辅导员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参观学习。
忆往昔,榜样力量成风化人
2018年我作为一名西北大学的学生干部,在组织开展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携手策划的主题党日活动时,初次来到西迁博物馆参观学习。倾听西安交大百年辉煌历史;流连于丰富详实的展览史料;动容于可歌可泣的生动事迹;赞叹西迁路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
西迁之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动容的“园丁故事”,从婉拒周恩来总理的关怀考虑,惜别病妻,孤身前往西安教学的钟兆琳先生;到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携家带眷,立志为建设祖国大西北做贡献的陈学俊先生,这些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让我热泪盈眶;“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让我备受鼓舞;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们的感人事迹坚定了我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决心。
看今朝,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日,我作为西北大学新入职辅导员,重新回到西迁纪念馆参观学习,有了身份的转变,多了一份重任在肩,多了一份使命担当。
做立德树人引路人。“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展柜中一张西迁专列乘车证见证了老一辈交大人满怀的憧憬和希望,他们在西去的列车上唱着歌兴高采烈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只有引导广大青年学习体会“西迁精神”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树立博大的家国情怀,才能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做尽职尽责奋斗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交大人在迁校、建校过程中经历的那些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日子,那种拼搏奋进、排除万难的劲头最令我动容。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心坚石穿的理想信念。
辅导员九项主要工作职责纷繁复杂、头绪万千,亦不简单。我们在这个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岗位上,在打通教育事业的最后一公里中,最忌讳的就是远离基层、脱离青年、纸上谈兵。辅导员应当认认真真想好每一招,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勤勤恳恳做好每一项管理和服务,真真切切地契合青年学生的需求。
做润物无声践行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我们要为学习落后的学生做学业指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疏导沟通;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做资助帮扶;为前途迷茫的学生做职业规划等等。要在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他们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就必须把奉献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和一种追求。
望未来,“西迁精神”历久弥新
第一批西迁人步履铿锵,足音响亮,为我们谱写了如此壮丽的时代之歌。展望未来,当我带领自己的学生参观学习西迁纪念馆之时,定以“西迁精神”之魂继续鼓舞后辈砥砺前行,接力担负起新时代“西迁精神”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以最诚挚的行动去践行教育者的庄严承诺。
“西迁精神”薪火相传。“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选择到如今依然没有随时光褪色,尤其在当前实现脱贫攻坚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在基层、在偏远地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有可为。保持“西迁精神”旺盛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是时代赋予的新命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主导思想,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广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时代做出新业绩。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的初心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是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塑造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守初心不改变;展望未来千难万险,肩负使命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