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瞭望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陈柯:聚焦学生所思所想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要解决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就必须聚焦学生的所思所想。

  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现实诉求,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一阶段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学生谈心谈话、宿舍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诉求。为了更好地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我们于10月9号,专门设立了学生权益保障专用信箱,并通过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推送《全心权益,“箱”遇“邮”你》的文章,广泛宣传、鼓励学生们随时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

  另外,特别针对2021级新生入学后面临的急事难事,我们利用问卷星在网络开展了名为“以文育新”学生适应性调查。在“最希望辅导员提供的帮助”一项中,我们征集到了新生面临的问题诉求。其中,我们特别征集到了一条关键信息,有37位学生集中反映对专业认识不清晰、学业迷茫,亟需老师们指导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我们直接列入学院解决问题的第一项)。

  总体来讲,我们收到学生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专业学习的规划设计;大学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问题;就业与升学的选择等问题;专业实践(剧目排演)、团学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诸如洗澡问题、食堂饭菜、宿舍床帘等问题。

  根据征集来的意见,我们制定了“1+2”项目清单。学院层面,“一院一策”项目1项:主题为“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完善专业学习实践基础设施”。主要措施3条:

  第一,邀请学科带头人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读,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

  我们邀请了学院老领导李浩老师为学生做了一次专业学习指导,介绍学科研究方向和专业发展趋势,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好学业规划。

  第二,优化学院办公用房设置,协调解决学生课程实践、社团活动场地

  经过协调,学院对学生开放了工会排演室、装修了学院玻璃房,供学生在健美操比赛、黑美人艺术节、小黑小戏节、手语操以及学生专业实践、学习活动中使用;学院的洽谈室也为学生开放使用。

  第三,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修缮学院审美文化报告厅

  审美文化报告厅是我院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一年来由于漏水一直无法使用,学生意见非常大,每次举办活动都要四处借场地,非常不方便,目前此项工作推进面临一定的困难,我们正在努力促进。

  “一员一策”,我们制定了2个项目:

  第一项是“加强学生学习就业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升学就业难题”,共有3条措施:

  一是修订完善文学院促进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健全学院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实际,我们修订完善了《文学院全员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学院各部门和人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责,建立了激励鼓励机制,不断完善学院教职工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推动学生就业工作。

  二是举办考研、保研经验分享交流会,为学生保研、考研提供经验指导。上周三,10月27日我们组织2021级10位研究生分不同专业,对同学们进行了考研经验指导,解答同学们关于如何获取考研信息、如何备考以及笔试面试技巧、注意事项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同学们普遍感觉收获非常大。会后,同学们还建立了微信群,以备考研学生们随时咨询。后期,应学生们要求,我们计划于11月20日前,召开一场“保研经验分享交流会”。

  三是广泛收集学生就业岗位信息,积极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我们计划密切联系既往合作单位,为学生们开展相关讲座培训,特别是很多同学提出的简历制作问题,加强学生就业技能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对接用人单位,举办自主招聘会;用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

  第2个项目是: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和生活帮扶,减少学生学习生活困难。主要3项措施:

  一是为新生组织经验交流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我们准备针对21级学生普遍反映的“生活指导”、“经验分享”等问题,组织13位朋辈导师对新生开展“学长学姐说”经验交流分享会,计划分“西大生活”、“社团活动”、“考试准备”、“保研经验”、“考研经验”等五个板块,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此项工作近期将陆续展开。

  二是组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前辅导交流会,助力学生备考。大学生四六级考试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计划在11月20日前后,四六级考试前,组织一次考前辅导交流会。邀请高年级高分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分享复习经验、考试技巧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模拟考试,助力学生备考,提高考试通过率。

  三是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怀帮扶,针对隔离学生开展线上心理疏导。自西安疫情以来,我们院先后有11名学生进行了隔离观察,我们辅导员以及学生志愿者为隔离学生做好后勤服务,组织学生提供课堂笔记,联系专业课教师为学生补习落下的功课。目前,文学院还有1名隔离学生,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我们会按照原定计划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学生诉求反映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我为学生办实事这项工作真正做实做细,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条:段钰:回望来时的路,找准脚下的路,才能更好地坚定前行
下一条:刘建波: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