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蔽性,容易受忽视,怎样入手、易于学生接受,成为新时代高校“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人员,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切实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
一、主动参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存在内在一致性,互相需要、互为补充。
1.扎实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辅导员要建立日常谈心谈话制度,深入细致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并建立心理档案,尤其要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感受挫学生、违规违纪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跟踪反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选任心理委员,畅通信息渠道,实施朋辈辅导。配合学校心理中心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心理问题筛查、跟踪、干预、控制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2.立足实际,加强对心理问题源头的解决
学生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现实问题,如学业、经济、感情、家庭等。辅导员在深入学生了解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应该考虑从源头上解决,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加强与学生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沟通,争取多方资源,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心理问题学生对同学、老师、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隐患。协助专业人员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3.拓展形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素质拓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形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辅导员要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心理志愿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队辅导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适。要注重网络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协同参与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挥预警、协调和善后作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那些正在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或即将面临危险的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咨询等系统理论和专业技能,而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特别是年轻辅导员不善于区分学生存在的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在面对危机干预的复杂情况时容易错误把握。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参与者,是专业人员的助手,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扮演“干预机制构建者”、“危机情况发现者”、“事件协助处理者”、“后期干预关注者”和“积极效果引导者”等角色。
1. 当好“干预机制构建者”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协调作用。辅导员是学校、学生、社会之间的桥梁和枢纽,可以通过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纵向上形成危机预防的落实渠道和危机反应的快速通道,在横向上实现相关教职员工与全体学生的参与,明确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和不同人员的干预职责,实现相互配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和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处境、正确看待心理变化,提高学生接受外界帮助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自助、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可以通过与社会以及学生家庭、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和提供有效的外部环境支持。通过这些方法,最终形成以学校支持系统为基础、学生自助系统为关键、社会支持系统为支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2. 当好“危机情况发现者”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警惕可能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突发事件和潜在因素,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对常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判定力,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危机问题,要及时和专业工作人员联系,不能取代专业人员,避免因轻易做出判断而贻误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3. 当好“事件协调处理者”
辅导员一般是学生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在出现心理危机信号或发生危机事件后往往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要运用既有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努力在第一时间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影响程度减到最小,为专业人员进一步介入做好铺垫。辅导员要向专业人员提供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做好学生家长和同学的联络安抚和教育,统筹好学生、学校、家长的关系。
4. 当好“后期干预关注者”
辅导员要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对当事人的定期回访,在危机干预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当事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曾经的危机事件,使危机转变为当事人实现个人成长和人生跨越的机遇,使“坏事变好事”。同时,要做好周边同学的思想工作,为当事人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5. 当好“积极效果引导者”
辅导员要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坚持“精准思政”的总体思路,强弱项、补短板、抓关键,把细节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辅导员要“知人心”,关心学生所思、所忧、所盼,对学生思想心态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辅导员要“稳人心”,要综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学生安全感和理性平和心态;辅导员要“暖人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或困难,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辅导员要“聚人心”,对学生开展爱国奋进精神教育,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更好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