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瞭望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雷振宁: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山高水远,初心不忘;万里路遥,使命担当。工作至今,我一直坚守在学生工作一线,深感学工既要保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不断从书本中找知识,从同行中学经验,从实践中寻规律。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传承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实效。现将一些工作体会和做法跟大家分享。

1.练好“三力”,守正创新

学生工作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纷繁复杂。学生有任何问题或困惑,学院学工办公室都是第一咨询点。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总感觉每天从早忙到晚,却没有太大成效。随着工作积累,我发现要高效地完成工作,需要练就“三力”。

一是要练好“脚力”,立足岗位实际

学工干部要熟悉学生和学生工作规律,练好“脚力”,守思政教育之稳,守立德树人之本。既要立根固本,笃信践行,又要深入学生,了解当下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近几年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更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发展轨迹,所以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了解他们行为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因人而异和因事而异的结合,会使教育管理事半功倍。

二是要练好“眼力”,把握工作时机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练好“眼力”,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学工干部一定要抓住最佳时间给予指导、帮助和解决,不仅能快速高效解决问题,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千万不能懈怠、拖沓,错失最佳时机,不仅工作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就像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工作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的思政工作不仅不能按“暂停键”,还应快速高效地反应和落实,把抗击疫情的鲜活素材转化为生动深刻的思政教育教材,转危为机。

三是要练好“脑力”,创新方式方法

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学工干部要练好“脑力”,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加强调查研究,对于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要善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我深有感触,以前学工干部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习惯,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管理。现在我们是要火力全开,快速熟悉并灵活运网络育人平台,搭建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载体,深度介入并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制高点,做到载体在变,温情不变;形式在变,效果不变;情境在变,信念不变。

2.做好“三航”,立德树人

学工干部如何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才能春风化雨浸润学生心田;学工干部如何实施管理才能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以导促管协调推进;学工干部如何进行服务才能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些是我们不会停止的研究践行课题,以下就是我这些年的工作体会:

一是做好思想领航,学生教育在“深”处发力

学工干部要勤于思考,不断优化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促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团体辅导、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党建活动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二是实施制度导航,学生管理在“细”处落脚

作为学工干部,我们建立完善了18项工作流程,涉及学生就业、资助、团建、党建、心理、教育、管理等七大项学生事务。细化管理措施抓学风,明确学风建设十项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形成师生互动、家校联动工作格局;修订完善综合量化考评办法,实施朋辈辅导,以评促学、互促互学;细化管理流程保稳定,制定稳定安全预案,落实学工例会制度,严格宿舍值班制度。

三是开展暖心护航,学生服务在“实”处见效

作为学工干部,我们始终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真情投入,用爱心滋养,做到教育与关怀并重,增强育人实效。我们积极开展阳光心理教育,规范心理咨询服务程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建立阳光心态;不断转变资助观念,创新育人载体,通过优化评审细则,规范评定程序,做到科学认定,精准资助,并持续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意向摸排,开展个性化就业定制服务和就业困难生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就创业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在学生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怎样的素质。”做好育人工作是我们学工干部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我们应以育人实践来回答“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我们要把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优良品格、创业精神等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中,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作寄语

我们追逐梦想,做不忘初心的西大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心之所向,奋起奔跑;我们砥砺前行,做勇敢圆梦的西大人。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勇于追梦,不负时代;我们不辱使命,做继往开来的西大人。前路坎坷,牢记职责,接续奋斗,不悔人生。

上一条:石琬璐:用好思政之“盐”,丰富“精神大餐” ——以“黑美人”艺术节为例探究思政教育新路径
下一条:王嘉宇:唯有爱能抵岁月漫长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