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瞭望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张华岭:坚持“六个强化”,落实立德树人 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面前、万人同心,文化遗产学院的学子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纪岳奇是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研究生,他于疫情期间主动联系湖北省慈善总会,在网络上发布捐助信息,募集2700元,购买了300KF94医用口罩,并发送至荆门市康复医院。这个例子是考古学子通过各种形式奉献爱心、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主动担当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一次检验。

到文化遗产学院从事学生工作已经三年了,我和学工干部在学院党政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党中央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落实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标,做好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和学工团队建立了“辅导员-班委骨干-学生三级联络体系,辅导员负责统筹调查,学生骨干负责信息排查,学生个人负责情况自查,进行精准排查;做好港澳台学生和国外交流学生的教育防护工作,安排辅导员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消除疑惑,使境外学生不传谣不信谣;积极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不离家、不返校,预防、疏导学生焦虑情绪,依托公众号、微信、QQ等网络媒体,发布致青年的一封信,举行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线上主题团日等活动;安排学生志愿者助力在线教学顺利进行,定期检查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做到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让学习生活充满静气、遍布书香。

2.强化党建引领,形成积极向上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我和学工团队注重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认真思考结合学科特色加强学生支部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师生联合互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19年,组织成立文管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师生联合党支部,党支部被学校列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名单;抓好党员日常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院以树立身边典型,引导师生思想进步为目标,策划举办党员为你做点事系列活动,定期在学院的两微一端推送优秀党员师生先进事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亚考古队队员经常为学院的师生讲述身边故事,带动形成全院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强化三全育人筑牢学生工作基石

为了切实做好学院的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和学工团队起草了《文化遗产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行动计划》。结合考古学科特点,利用考古实习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形成专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生活导师、实验员、学生干部等全员育人机制;从“象牙塔”到田野,突出实践育人特色,在实习基地建立党员活动室,坚持主题党日活动,定期举办升国旗仪式,开展特色学生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学名师和思政教师分别在课堂和实习基地上思政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刻、更鲜活,实现了课堂教学、实习基地和课外活动的全方位育人。

4.强化制度建设助力一流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我抓学生工作始终结合学院和考古学科的建设任务,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完善了学院《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评比实施细则》《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制定了《研究生会工作办法》《研究生生活补助与“博望”奖学金管理办法》《本科生“博望”奖学金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学科特色,奖项设置灵活,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荣誉感,提高专业吸引力和影响力,力争为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专业人才。

5.强化学科特色打造品牌学生活动

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将学生活动办出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课题,我和学工团队经常研讨,决定做大做强“文华杯”。“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旨在贯彻党中央“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用体验的方式让公众触摸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三年来参加活动人员逐步由校内到全省再到全国,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华网、国家文物局、今日头条、西安电视台等十几家媒体报道,充分展现了西大学子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考古学子形象。

6.强化平台搭建,促进民族团结互鉴

学院学生中港澳台和少数民族学生多,我和学工团队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设立文化遗产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以宣讲民族团结政策、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互鉴为重点,通过深化大美新疆大美西藏大美家乡主题教育和开展各民族文体活动等方式,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认真思考并做好港澳台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学生寄语:怀高远之志,践细微之行。希望同学们在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养成高尚的品格,在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理想


上一条:张军丽:不负青春年华,建功西大学生
下一条:杜曼:转危为机——从“四小活动”入手 迎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工作新挑战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