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以来,有幸在一线参与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最大规模的贫困斗争中,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发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精准”既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精准”,既是扶贫工作的基本遵循,也应该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基本遵循。在这里有几点心得体会,同大家交流探讨。
1.底数要精准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到: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我们辅导员作为学校的“末梢神经”,不仅要搞清楚自己负责学生的数量、比例、分布等基本信息,还要搞清楚国家对他们的要求、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家庭对他们的期盼、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要搞清楚他们群体特征、个体差异、意愿诉求。看到一个学生,他的全部信息就能跃入脑海;看到一个班级,它的气质文化就能映入眼帘。底数清,情况明,心里有本账,这应该是对我们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
2.责任要精准
首先,要聚焦主责主业,明确认识到我们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我们应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我们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着辛苦劳累,结果荒了自己的责任田。其次,要身体力行、积极作为。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多看多听多学多实践,多去宿舍看一看,多去操场转一转,多去课堂听一听;多和学生聊一聊,多和家长谝一谝;有了想法要行动,有了实践要总结,有了经验要升华。最后,要旗帜鲜明、敢于较真。面对不当言论,要敢于发声;面对不当行为,要敢于制止;面对隐患苗头,要敢于“亮剑”。
3.发力要精准
首先,要谋定而后动。我们辅导员要善于规划、善于推演。在有限的大学生活中,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归属感、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如何去做,都要有可操作的计划和安排,要有可靠的风险和效果评估。其次,要激发内生动力。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成长,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是我们辅导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最后,要凝聚各方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我们辅导员要有系统思维,站在全局角度,立足各方需求,发挥专业教师、家庭、朋辈、社会、行业机构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辅导员工作。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的网络化生存样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面对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和学生工作的新变革,坚持精准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性和主体性,“因需施教”“量身定做”,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精准供给能力,是提高育人实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