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工作战线的老兵,曾有幸担任过3000余名学生的辅导员,相伴度过青春岁月许多宝贵的日子,分享学生成长的欢乐和泪水,留下了难忘记忆。最快乐的是,通过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化解困扰、成长成才;最幸福的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在遥远的地方送来一声问候,分享他们的经历,倾听对母校的思念和校园美好时光的回忆。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作为学生工作战线17年的老兵,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再细微的事情都是一份深切的期盼,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秉持仁爱之心,勇于担当使命
新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的初心和使命,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勇担使命。用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用真诚之心理解学生,用热忱之心帮助学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无论是在校期间,日常守护和陪伴,还是在特殊时期,疫情下网络前叮咛和守候,相隔千山万水对学生健康状况牵挂,对湖北疫区及特殊学生心理安抚,对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线上指导。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都是用爱坚守诠释着辅导员立德树人重任,用心执著彰显着辅导员仁爱育人的担当!
秉持敬畏之心,夯实基本功
新时代辅导员工作要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思政教育从传统模式到网络新媒体时代变更,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健康被普遍关注。面对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的90、00后学生,小到微信推送、宿舍内务细节,大到主持专题讨论、心理个案疏导、突发事件应对、理想信念深刻追问、疫情下如何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等问题,都是对我们政治素养、心理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工作水平的现实要求,需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秉持育人之心,创新思政工作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政工作教育的重要任务,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要重视学科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尊重艺术类学生专业特性,了解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采用艺术类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才能更好做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专业教师“以人民为中心”艺术创作为导向,培树正确艺术价值观;以老艺术家优秀作品、事迹为引导,感染、鼓舞新时期艺术学生;以专业实践类教育为特色,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名家讲座;加强党、团员优秀学生引领、发挥专业特长,设计制作“西大萌宝”系列作品,绘制属于艺术学院独有的特色文化墙。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崇德尚艺、潜心耕耘,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艺术人才。举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用画笔传递真情”主题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师生积极参与,多位教授挥毫泼墨,收集了127份作品,活动得到西部网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并获较高评价。同学们通过有温度、有筋骨的艺术作品向奋战一线的工作者加油致敬,传递对战“疫”必胜的信心决心,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秉持奉献之心,助力学生成长
有人说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是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有人说辅导员工作琐碎又平凡,像学生的24小时全方位保姆;有人说辅导员工作太丰富,需扮演老师、哥姐、心理医生、朋友及家人各种角色,不停切换安慰关心学生;有人说辅导员工作太耗人,几年下来跑细腿、磨破嘴,能写文章、会谈心、组织各类活动,好像十项全能选手啥都会,又似乎要学的还很多;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长期工作在这个战线的人深有体会。用心中的光,照耀学生成长的路,成就年轻的梦想,便是有意义的人生。而用心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的这段时光,也将成为人生最值得留念的记忆。